29岁的青年作家戴萦袅是儿童文学家秦文君之女,自幼喜爱古典文学,对《红楼梦》情有独钟,目前在欧洲攻读金融学博士,历经四年多创作《微观红楼梦》一书。
戴萦袅说,因为太喜欢《红楼梦》,所以书中的每个细节,小到金星玻璃为何物,大到小花枝巷的房子价格几许,都想弄明白,乐此不疲。金融学的专业角度则让她对细节的解读更深入,同时也因“接地气”,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。“清代北京,房产价格与地段、房型、面积等都有关联,但左右房价高低的最大因素,竟是住宅中是否有井,方便取水。”在《红楼梦时代的房地产》一文中,她用资产定价和公司治理的理论来分析《红楼梦》的房产买卖问题。

书中介绍,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四回中,贾琏纳尤二姐为妾,在宁荣街后二里远的小花枝巷内买了一所房子,共二十余间。曹公并没有详写贾琏金屋藏娇的花费,留给读者许多遐想。有人按当时的房产行情推断,房价不超过三百两白银。但据她所知,清朝北京房屋的定价十分复杂,商业用房的单价高于住房,住房的价格又受许多因素影响。
戴萦袅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:乾隆初年,靠近阜成门的孟端胡同,一所二十间的宅院,以二百二十七两白银成交。有人则用四百三四十两白银,买了唐子胡同的二十间的住房,又用四百多两,买了安定门一带、北锣鼓巷开当铺的房子十八间。成交价格外,还有维修费用,此人花了近四百两,修缮了住房和当铺。对清代北京房契数据的分析发现,房产价格与地段、房型、面积、潜在维修成本,都有关联。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的是,左右房价高低的最大因素,却是住宅中是否有井,方便取水。
经过植草格厂家考证,戴萦袅认为,清代房产的实际价格比较平稳,但《红楼梦》时代的百姓,也颇有房屋情结,有了钱就想买房,或自住、或出租。